冲进火海、潜入洪水,特种机器人全新亮相;3D打印、刷墙抹灰,建筑机器人登台炫技;触感灵敏、智慧学习,搭载类脑智能的机械手让机器人“心灵手巧”……在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50余款机器人新品首发,数量居历届之最,给观众带来了与往届大会不同的全新体验。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亦庄机器人企业展示的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本报记者和冠欣 摄
(资料图片)
特种机器人
火海洪流显神通
在国兴智能科技公司的展区,一台酷似“装甲车”的排涝机器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这个方头方脑的机器人底部有4个轮子,车身下方还有两个大风扇似的零件。“前面风扇状的设备用来抽水,后面可以连接管道把洪水排出,每小时能排出720立方米的水。”据介绍,它能排出污水和泥浆,可通过25毫米直径的颗粒。这台排涝机器人可以水陆两栖,在洪水中也能畅通无阻,能直接拖拽水带、进入需要排涝的积水区域,把水排放到远达300米以外的地方。据悉,目前该机器人已经交付给消防队等合作单位,在城市内涝的情况下能派上大用处。
在凌天装备集团,最新迭代的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亮相。机器人身上像大炮一样的设备,主要用于喷水灭火。据介绍,它喷出的水柱垂直距离约30米至40米,平行距离约80米左右,可用于厂房和高楼等多种灭火场景。
建筑机器人
施工效率是人工6倍
展会上还有一片特殊的展区,区域内的座椅、桌子和装饰墙体均由一条条黑、白、灰色的线条紧密排列而成,不时有观众好奇地伸手触摸。原来,它们都是由现场一台巨型建筑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展会现场,建筑3D打印机正在执行打印任务,工作人员将数据和模型导入系统,打印机上的机械臂便开始运转,不一会儿,一张座椅底座的雏形就显现出来。这台备受瞩目的建筑3D打印机来自一造科技,是其在本届博览会上首次发布的新品机器人。一造科技首席问题官张立名告诉记者,这台机器人是他们的2.0版本新品,打印精度从1毫米缩小到了0.1毫米。
在一造科技展区对面,一片以明黄色为主色调的区域十分亮眼。其中一台“穿”着同款颜色外衣的机器人正在墙上涂抹腻子,当它遇到门洞时,还会聪明地自动识别出来并暂停工作,直到越过门洞才继续作业。据大方智能公司首席运营官、副总经理刘鹏介绍,这台新品机器人相比同类型产品有了重大突破,“市面上大多此类机器人都是喷腻子,机器人做完后,还需要人工刮。”相比之下,这台机器人工作效率可以达到人工的6至7倍。
机械手
甚至比人手还精巧
“铁头铁脑”看起来坚硬无比的机器人却有着一双“温柔手”。在帕西尼感知科技公司展台上,一台人形机器人正在给观众拿取小礼品,用手把轻薄的纸盒拿起再送到观众面前。
“它摸一摸人的脸颊,就能知道这是小朋友的脸颊还是老年人的。”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多维度大阵列触觉传感器再叠加AI算法,这只手可以拥有接近人类皮肤感知的触觉。
如今,机械手的手指也更加灵活。在忆海原识公司展台,一只银白色的机械手自如地活动着手指,抓、握、夹、捏等操作都能做到。忆海原识合伙人刘寅介绍,这只机械手的自由度最高能达到32个,而人手的自由度一般是20至21个。“机器人的手一直是行业急需突破的难点。”刘寅表示,目前市面上应用灵巧机械手的机器人公司大多是从国外直接采买的,这款新品则是纯国产,在自由度如此高的情况下,最高承载力甚至能达到30千克,堪称“工业级”水平。本报记者 鹿杨 实习记者 夏骅
新品直击
“技能”更精湛 可手术能导航
本报讯(记者刘苏雅 实习生姜雨辰)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批医疗机器人新品走上舞台,在支气管检查、血管介入治疗、手部功能康复等领域发挥作用。
会场上,有一款手术精度达亚毫米级的血管介入机器人。医生可以借助它远程实施手术,并能更快地定位病灶,缩短手术时间。工作人员介绍,5G技术的应用,能让机器人与医生完美同步,医生不再需要穿着厚重的铅衣开展介入手术。目前,这款机器人已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支气管镜机器人能为医生提供支气管检查的“导航路径”——将支气管镜送入患者体内,显示屏上便清晰展现支气管内的影像。
相比于传统的开颅手术,“SR1-3D结构光”手术机器人能避开脑部密集的血管、神经,协助医生精确选择手术区域,精准实施血肿抽吸、病变切除等。这套设备目前已经实施了1.8万余台手术。技术人员还对这套设备进行了“瘦身”,开发出重量仅有1.4千克的“便携版”,可以在床旁开展急诊手术。
在大会举行的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专题论坛上,《2023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约9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21亿元。
“大脑”更智能 可聊天能互动
本报讯(实习记者夏骅)昨天下午,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时代机遇与挑战论坛”举行,现场发布《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对着机器人说一句“我有点渴了”,机器人就会打开冰箱并将饮料递过来,一套动作一气呵成。能和人聊天互动,会投篮,还能骑平衡车……展会上,人形机器人展示着各种绝技。优必选工作人员介绍,流畅的人机交互离不开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多模态交互系统,接入AI大模型能够更好赋能人形机器人,让机器人具备更强的智能化和泛化能力。
展会上,达闼首次展示人形双足机器人“七仙女”小紫,它搭载海睿云端大脑操作系统,集成多模态大模型RobotGPT。
“大模型将成为机器人智能大脑。”中国电子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在论坛上表示。据悉,通用人工智能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将增强仿真模拟与数据生成、任务分解与规划、自主操作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机器人优质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以北京、深圳、上海、佛山等10个城市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郭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