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间,金龙鱼发布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微幅下降0.64%;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下降51.13%;扣非净利润更是仅有0.14亿元,同比下降99.4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金龙鱼就已实现8.54亿元的净利润,这意味着今年第二季度金龙鱼的净利润仅有1亿出头,如此惨淡的单季度业绩,遭遇市场用脚投票,股价跌超10%,市值盘中跌破2000亿。
事实上,去年金龙鱼一季度的表现同样不佳,但凭借着二季度的出色表现,最终实现了近2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其业绩逆转背后的原因,正是期货市场大赚。
(资料图片)
金龙鱼方虽表示做期货是为了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但从结果上来看,公司非但没有实现规避经营风险、维持业绩稳定的目的,还让自身业绩坐上过山车,造成了巨大的业绩波动。
“神秘”的期货操作
净利润9.66亿,扣非却只有可怜的0.14亿,中间9.52亿的差值来自于哪里?
金龙鱼半年报显示,9.5亿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产生于本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中用来管理其商品价格和外汇风险的衍生工具及结构性存款。
“公司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来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对公司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金龙鱼7月31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而实际情况是,“炒期货”已成金龙鱼近年业绩波动的主要原因。
例如,其2016年期货亏损约36.3亿元、外汇期货交易浮亏约1.1亿元,直接导致年度净利暴跌至8.5亿元。次年商品期货交易盈利28亿元,又将净利润拉回50亿元左右。
从绝对值来看,2019年,金龙鱼在商品、外汇、利率的衍生金融工具中获利约6.55亿元,相当于年度净利润的12%。而在整个2018至2021年,金龙鱼套期保值期货端分别为-8163.5万元、-15.56亿元与-31.54亿元,录得连续三年亏损。
去年前两个季度,金龙鱼又因期货使得利润“冰火两重天”,二季度利润总额24.1亿元,环比一季度上升26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亿元,环比一季度上升1526.0%。
公司对此作出的解释是:一季度产生了较大的衍生金融工具损失,现货利润在二季度随着销售逐步实现。2022年6月中下旬,公司主要原材料大宗价格从高位回落,衍生金融工具实现了收益,故二季度利润环比好转。
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本是规避经营风险、维持业绩稳定的关键手段。对于期货造成巨额亏损的争议,公司董事兼总裁穆彦魁在去年业绩说明会上,将之归咎于期货合约和套期会计之间的匹配问题:“从会计记账角度来看,由于部分期货合约未能满足套期会计的要求,期货的损益需要及时计入利润表,但是现货的损益需要等到销售后才能体现,因此会存在时间性差异。”
无论是技术问题,还是会计问题。可以确定的是,炒期货已成为金龙鱼业绩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实现业绩增收,但若沉迷其中,过度交易,那最终若产生不良的结果则需要所有投资者承担,同时这也违背了套期保值的本意。
“薄如刀片”的净利率
面对不佳的业绩表现,金龙鱼表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价格因素的影响。”
分解其业绩,今年上半年金龙鱼营收1187.14亿元,同比下降0.64%;净利润9.66亿,净利率0.67%。
其中厨房食品贡献的业绩同比减少3.43%,为735.25亿元;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贡献的业绩同比增加4.70%,为444.64亿元。
透视其财报可以发现,金龙鱼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本就是利薄的粮油行业,其毛利率却进一步下跌。
今年上半年,金龙鱼综合毛利率为4.15%,同比减少3.38pct;期间费用率为4.03%,同比减少0.28pct。
此外,厨房食品毛利率小幅下滑,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降幅较大;厨房食品业务销量为1109.2万吨,毛利率为6.6%,同比下降0.49pct;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业务销量为1170万吨,毛利率为-0.32%,同比减少8.37pct,这主要是因为油脂科技相关产品行情下跌使得利润受到挤压。
对此,金龙鱼表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的下滑主要是因为价格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内经济逐步恢复,公司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和油脂科技产品的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是产品的价格随着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有所回落。
但这种解释,并不能让所有投资者接受。须知2020年尚处IPO阶段的金龙鱼,上半年度营收仅为869.73亿,相比今年少了317.21亿元,但净利润却达到了30.08亿元,比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高出20亿元,对比之下,差距巨大。
事实上,自金龙鱼2020年上市后,公司的业绩便开始逐年疲软。
金龙鱼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无疑是令人惊喜的,公司在2020年实现的实现营业收入1949.22亿元,同比增长14.2%;归母净利60.01亿元,同比增长11%。
然而此后金龙鱼营收虽保持稳中有进,但净利润的增长却显得乏力。
2021年金龙鱼的营业收入虽增长了16.1%,达到了2262.3亿元,但其利润却同比下降30.9%,为61.7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1.1%,为41.32亿元,扣非净利同比下降43.2%,为50亿元。
2022年金龙鱼再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状况。数据显示,金龙鱼2022年度实现营收2574.85亿元,同比增长13.8,然而其净利润却仅有30.11亿元,同比降27.1%;扣非净利润31.8亿元,同比下降36.3%。
也正是因为一次次令人失望的业绩,金龙鱼一步步走下了神坛。
坠落神坛的“油茅”
带着“创业板募资规模最大IPO”的光环,金龙鱼于2020年10月高调登陆资本市场。
光看当年2000亿的营收规模,金龙鱼甚至可以问鼎整个A股食品饮料板块,超60亿的净利润,一度被认为有望冲击万亿市值。
然而,由于粮油民生产品不允许大幅、频繁提价的红线要求,以及原料涨价潮的压力,公司利润不断承压,股价也从2021年1月开始持续回调。
“一个成熟的没啥增长的市场,又是关乎民生的基本需求,硬生生被资金炒作上了天,最高炒到145元,现在股价只剩37元,跌去约75%,仍有50+PE,可见顶点有多疯狂。”市场人士如此感叹。
据悉,除了IPO时恰逢行业风口,金龙鱼不到十分之一的极小流通盘与复杂的筹码,或许也是造成炒作泡沫的重要原因。随着原始股东的不断解禁流通,公司股价、估值正在加速回归行业平均。
2021年底,金龙鱼首次公开发行前限售股份迎来解禁,主要是preIPO轮次的战略股东,合计约1.63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3%,涉股东共21户。以当时股价71元左右计算,该轮解禁相当于115亿元,较此前流通市值不足,可谓一记惊雷,扩容效应不容小觑。
而根据公告,更大的解禁将在今年10月发生,届时金龙鱼将有48.79亿股股份解禁,占总股本的约90%,或形成千亿解禁巨浪。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机构已“清仓”撤退。截止2023年6月末,仅有11家机构持仓金龙鱼,其中5支为基金,而去年同期持仓机构达到282支,基金数量为275家。
截至一季度末,全国社保基金-一三组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八零二组合、牛散刘大鹏等进行了增持,第一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邮箱公司,第二大股东融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第四大股东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进行了减持。截至二季度末,共有4只基金重仓金龙鱼,较上期减少6只,持股数量169.46万股,较上期减少62.32%。
随着周末两天的发酵,金龙鱼爆雷的中报最终也反映在了二级市场上。中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金龙鱼收跌37.04,跌幅达10.10%,市场出现一边倒做空金龙鱼的态势。
内容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
作者:汪鹏、盛佳荦
关键词: